本文是学习GB-T 27943-2011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.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,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,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
本标准规定了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(以下简称"机组")的术语和定义、型式与基本参
数、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。
本标准适用于以吸湿性溶液为工质的、带有排风全热回收的、以热泵驱动的溶液调湿新风机组。
本标准不适用于送风含湿量低于6 g/kg 的深度除湿场合的设备。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
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
GB/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
GB/T 2828.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:按接收质量限(AQL)
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
GB 4343.1 家用电器、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 第1部分:发射
GB 4706.1—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:通用要求
GB/T 906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 工程法
GB 9237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 安全要求
GB/T 13306 标牌
GB/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
GB/T 17758—201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
GB/T 21087—2007 空气-空气能量回收装置
JB/T 7249 制冷设备术语
JY/T 020 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
JB/T 7249 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
3.1
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heat pump driven
liquid desiccant outdoor air processor with
heat recovery
以电能作为驱动能源,将热泵循环和溶液式空气处理装置结合起来,是集溶液式全热回收段、溶液
式调温调湿段为一体的新风处理设备,具备对新风全热回收、降温除湿、加热加湿等处理功能。
3.2
调湿溶液 liquid desiccant
具有对空气除湿或加湿功能的无机盐的水溶液,包括溴化锂水溶液、氯化锂水溶液、氯化钙水溶
液等。
3.3
制冷(热)消耗功率 power input for cooling(heating)
在规定条件下,机组制冷(热)消耗的功率,即除风机外机组所有用电设备消耗的总功率,单位:kW。
GB/T 27943—2011
3.4
除(加)湿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
dehumidification(humidification)performance
在规定条件下,机组除(加)湿量对应的潜热量与机组制冷(热)消耗功率之比,单位:kW/kW。
3.5
制冷(热)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
cooling(heating)performance
在规定条件下,机组制冷(热)量与机组制冷(热)消耗功率之比,单位:kW/kW。
机组型式分类见表1。
表 1 机组型式分类
|
|
|
|
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|
|
|
|
|
|
|
||
|
|
|
|
|
|
||
|
|
|
|
|
|
机组的型号表示方法参见附录 A。
4.3.1 机组的试验工况见表2,大气压101
kPa,室内侧排风量为室外侧新风量的95%~100%。
4.3.2
名义工况下,送风参数为:制冷除湿运行时送风露点温度应不大于10℃;制热加湿运行时送风
露点温度应不小于4.5℃。
表 2 机组的试验工况
单位为摄氏度
|
|
|
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|
|
|
|
|
|
|
|
|
|
|||
|
|
|
|||
|
|
|
|
|
|
|
|
|
|||
|
|
|
GB/T 27943—2011
5.1.1 机组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。
5.1.2 机组工作室外环境温度为- 10℃~45℃。
5.1.3 机房温度为0℃~45℃,相对湿度小于85%(无冷凝)。
5.1.4
机组中与溶液接触的管路应采用耐腐蚀型材料,如塑料管或不锈钢管等。
5.1.5 机组中与溶液接触的换热设备、溶液循环泵应采用耐腐蚀型的材质。
5.1.6
涂漆件表面应平整、涂布均匀、色泽一致,不应有明显的气泡、流痕、漏涂、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
皱纹和其他损失。
5.1.7 塑料件表面应平整、色泽均匀,不应有裂痕、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。
5.1.8
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,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。
5.1.9 机组的绝热材料应无毒、无异味、难燃。
5.1.10
机组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、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,不产生劣化并保证机
组正常工作。
5.1.11 机组配置的溶液循环泵,其流量和扬程应保证机组的正常工作。
5.1.12 机组的电气控制应包括对压缩机、溶液循环泵、风机的控制。
一般机组还应有电机过载保护、
缺相保护(三相电源)、溶液系统断流保护、制冷系统高低压保护等必要的保护功能或器件。各种控制功
能正常,各种保护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灵敏可靠。
5.1.13
机组应在正常安装状态下,在易见的部位固定永久性安全标识(如接地标识,警告标识等)。
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。
在接近名义工况的条件下,机组应能正常运行,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,温度、电器等控制元件的
动作应正常,各项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机组实测制冷(热)量不应小于名义制冷(热)量的95%。
机组实测除(加)湿量不应小于名义除(加)湿量的95%。
机组实测制冷(热)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名义制冷(热)消耗功率的105%。
5.2.6 制冷(热)性能系数和除(加)湿性能系数
机组的制冷(热)性能系数和除(加)湿性能系数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值。
GB/T 27943—2011
表 3 机组的制冷(热)性能系数和除(加)湿性能系数
|
|
|
|
|
---|---|---|---|---|
|
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机组的实测风量不应小于名义风量的95%,送风静压不低于机组标称值的90%。
对于名义新风量大于5000 m³/h
的机组,外部漏风率不应大于3%,内部漏风率不应大于5%;对
于名义新风量不大于5000 m³/h 的机组;有效换气率不应小于95%。
机组在最大负荷制冷(热)工况运行时,应满足:
a) 机组应能正常运行,没有任何故障;
b) 机组应连续运行,过载保护装置或其他保护装置不应动作;
c) 当机组停机5 min 后,再启动连续运行1 h,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 min
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 开,其后不允许动作;在运行的最初5 min
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,在停机不超过30 min 内复 位的,应连续运行1 h。
5.2.10 噪声限值
机组实测的噪声值应不大于明示值(按声功率计)。
5.2.11 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
机组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应不大于0.070 mg/m³。
机组的机械制冷系统安全性能应符合 GB 9237 的有关规定。
5.3.2.1
机组的设计应保证在正常运输、安装和使用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。机组应有足够的机械强
度,其结构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操作。
5.3.2.2
在正常使用状态下,人员有可能触及的运行部分和高温零部件等,应设置适当的防护罩或者
防护网。防护罩、防护网或类似部件应符合 GB4706.1—2005 中20.2的规定。
5.3.3.1 机组防触电保护应符合 GB4706. 1—2005 中 I
类电器的要求。
GB/T 27943—2011
5.3.3.2
额定电压下,机组在表2规定的名义工况运行时,压缩机的电动机绕组温度不应超过其产品
标准要求,人可能接触的零部件、外壳等发热部位的温度应不大于60℃。其他部位温度也不应有异常
上升。
5.3.3.3
机组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之间施加规定的试验电压时,应无击穿或闪络。
5.3.3.4
机组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2 mA/kW
额定输入功率,泄漏电流最大值 为10 mA。
5.3.3.5
机组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标识明显,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.1Ω。
5.3.3.6 经 按 GB4706. 1—2005
中第15章潮湿处理后,机组应满足5.3.3.3及5.3.3.4的要求。
5.3.3.7
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特性,应不大于 GB4343. 1 规定的限值。
6.1.1 机组制冷量、除湿量、制热量、加湿量的试验装置见附录B。
6.1.2 试验工况见表2。
6.1.3
消耗功率试验与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除湿(或制热加湿)试验同时进行。消耗功率包括压缩机和
溶液循环泵消耗的功率,风机消耗的功率不计入。
6.2.1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检定合格,并在有效期内。
6.2.2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。
表 4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
|
|
|
|
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
|
|
|
|
|
|
|
6.2.3
机组进行制冷量、除湿量、制热量、加湿量试验时,试验工况的读数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。
表 5 试验工况的读数偏差
|
|
|
||
---|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
|
|
|
||
|
|
|
GB/T 27943—2011
6.3.1 机组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运行。
6.3.2
制冷量、除湿量、制热量、加湿量应为实测值,在试验工况运行波动的范围之内不作修正。
6.3.3
应按制造厂的要求安装。除试验必需的装置和仪器连接外,不应对机组进行更改和调整。
机组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下,用准确度为1×10-⁵ Pa ·m³/s
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
检验。
机组在接近名义制冷除湿工况、名义制热加湿工况的条件下运行,检查机组的运行状况、安全保护
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,检验温度、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。
机组在表2的规定的制冷除湿(制热加湿)工况下,按附录B
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。
在表2的制冷除湿(制热加湿)工况下,按附录 B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。
在制冷(热)量试验的同时,测定机组除风机以外所有用电设备消耗的总功率。
6.4.6 制冷(热)性能系数和除(加)湿性能系数试验
在表2规定的制冷除湿(制热加湿)工况下,按附录B
进行试验并计算制冷(热)性能系数和除(加)
湿性能系数。
机组在表2的名义工况下,按附录B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。
机组外部漏风率测定按GB/T 21087—2007 附录C
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;机组内部漏风率测定 按 GB/T 21087—2007 附录 B
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;机组有效换气率测定按 GB/T 21087—2007 附
录 D 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。
6.4.9 最大负荷制冷(热)运行试验
在额定电压下,按表2的最大制冷除湿(制热加湿)工况进行试验,机组运行稳定后,连续运行1
h,
然后停机5 min (此间电压上升不大于3%),再启动运行1 h。
GB/T 27943—2011
6.4.10
噪声限值试验
按 GB/T 9068 的规定的方法测定机组的噪声值。
6.4.11 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试验
按附录C
对机组空气进行取样并检测送风空气样品中吸湿溶液离子含量(例如采用溴化锂溶液为
吸湿剂,则检测送风中溴元素含量、锂元素含量)。
6.5.1.1 按 GB4706. 1—2005 中21.
1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冲击试验。
6.5.1.2
防护罩、防护网或类似部件的机械强度按GB4706. 1—2005
中20.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。
6.5.2.1 机组防触电保护性按GB 4706. 1—2005 中8 .
1进行试验。
6.5.2.2
额定电压下,机组在表2规定的名义工况运行时,用电阻法测定压缩机电动机绕组的温度,其
余温度用热电偶丝测定。
6.5.2.3 机组的电气强度按GB 4706. 1—2005 中16
.3方法进行试验。
6.5.2.4 机组的泄漏电流按 GB 4706. 1—2005
中的16.2的方法进行试验。
6.5.2.5 机组的接地电阻按GB4706. 1—2005
中的27.5的方法进行试验。
6.5.2.6 按 GB4706. 1—2005
中第15章进行潮湿处理后,立即进行电气强度和泄漏电流试验。
6.5.2.7 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特性按 GB
4343.1 进行测试。
机组的外观采用目测方法进行检验。
检验分出厂检验、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。检验项目、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6的规定。
每台机组均应做出厂检验。
机组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,抽样方法按 GB/T 2828.1进行。
7.4.1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作重大改进,第一台产品应作型式检验。
7.4.2 机组在试验运行时如有故障,应在排除故障后重新检验。
GB/T 27943—2011
表 6 检验项目
|
|
|
|
|
|
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|
|
|
|
|
|||
|
|
|
||||
|
|
|||||
|
|
|||||
|
|
||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
|
|||
|
|
|||||
|
|
|||||
|
|
|
|
|||
|
|
|||||
|
8.1.1 每台机组应在明显而平整的部位上固定永久性铭牌。铭牌应符合GB/T
13306 的规定。铭牌
上应标出以下内容:
——制造厂名称;
— 产品型号和名称;
主要性能参数(适用范围、名义制冷量、名义除湿量、名义制热量、名义加湿量、额定电压、频率
和相数、装机功率、风量、噪音、运行重量等);
——产品出厂编号;
— 制造年月。
GB/T 27943—2011
8.1.2 机组上应标明运行状态的标志,如指示仪表和控制按钮的标志等。
8.1.3 机组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: ——制造单位名称;
——产品型号、名称和商标;
——净重量、毛重量;
—— 外型尺寸;
——有关包装、储运图示标志,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/T 191
的有关规定。
8.1.4 应在相应的位置(如产品说明书、铭牌等)标注产品执行标准的编号。
8.2.1 机组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。各部件应清洁,干燥。
8.2.2
包装箱内应附有随机文件,随机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、产品说明书和装箱单。
8.2.2.1 产品合格证的内容包括:
——产品型号和名称;
——产品出厂编号;
——产品制造厂名称和商标;
——检验结论;
— 检验员签字或印章;
——检验日期。
8.2.2.2 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包括:
——产品型号和名称;
—主要技术参数(适用范围、名义制冷量、名义除湿量、名义制热量、名义加湿量、额定电压、频率
和相数、装机功率、风量、噪音、运行重量等);
——产品结构示意图、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等;
——安装说明和要求、使用要求、维修、保养及注意事项;
——机组主要部件名称及数量。
8.3.1 机组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、倾斜、雨雪淋袭。
8.3.2 产品应储存在干燥的透风的仓库中。
GB/T 27943—2011
(资料性附录)
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型号编制方法
A.1 型号编制方法
机组的型号由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,具体表示方法为:
style="width:10.06667in;height:3.51389in" />
A.2 机组的型号示例
HVF-TSIL-02:
表示可在制冷除湿、加热加湿全工况运行、风机不变频、室内放置、左式安装方式的
机组,名义新风量为2000 m³/h。
HVF-CFOR-10:
表示仅在制冷除湿工况运行、风机变频、室外放置、右式安装方式的机组,名义新
风量为10000 m³/h。
GB/T 27943—2011
(规范性附录)
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除(加)湿量、制冷(热)量的试验方法
B.1 试验方法
采用空气焓差法进行测试,制冷(热)量通过测定机组新风进口以及送风的空气干、湿球温度和空气
流量确定,机组除(加)湿量通过测试计算新风进口以及送风的空气含湿量和空气流量确定。
B.2 试验装置
B.2.1 试验装置采用图 B. 1 布置。
style="width:10.94722in;height:6.17361in" />style="width:0.25991in;height:0.15334in" />style="width:0.30664in;height:0.14579in" />
图 B.1
B.2.2 试验房间
试验需要两间房间, 一间室内侧测试房间,
一间室外侧测试房间。房间的测试条件应保持在允许的
范围内,试验时机组附近的空气流速不应超过2.5 m/s。
房间应有足够的容积,使空气循环和正常运行
时有相同的条件。房间除安装要求的尺寸关系外,应使房间和机组有空气排出一侧之间的距离不小于
1.8m, 机组其他表面和房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.9 m。
房间空调装置处理空气按要求的工况条件处理
后低速均匀送回试验房间。
B.2.3 空气流量测量
B.2.4 机组送风静压测量
GB/T 27943—2011
B . 2 . 5温度测量
按GB/T 17758 — 2010附录A中A.2.7温度测量的规定。
B . 3机组性能计算
B .3 . 1制冷除湿工况
B.3.1.1用新风和送风侧试验数据按式(B.1)和式(B.2)计算制冷量和除湿量:
Q.=Gma(ha-h2)/[V。(1+W)]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1)
M.=3600×Gm(Wa-W)/[V。(1+W)]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2)
B.3.1.2用制冷量和机组消耗功率按式(B.3)计算制冷性能系数:
COP.=Q./N。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3)
B.3.1.3用除湿量对应的潜热量和机组消耗功率按式(B.4)计算除湿性能系数:
COPp=R ·M./N。/3 600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4)
B.3.1.4试验数据的能量平衡率按式(B.5)和式(B.6)进行验证:
7.=(Q…-Q.-N)/Qm×100%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5)
Qe=Gm(h₂-h₁)/[V,(1+W,)]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6)
所校核的 y.值不应大于10%。
B .3 .2制热加湿工况
B.3.2.1用新风和送风侧试验数据按式(B.7)计算制热量和加湿量:
Qn=Gm(h₂-ha)/[Va(1+W。)]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7)
M₁=3600×Gm(W₂-Wa)/[Va(1+W。)]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8)
B.3.2.2用制热量和机组消耗功率按式(B.9)计算制热性能系数:
COPh=Q/Nn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9)
B.3.2.3用加湿量对应的潜热量和机组消耗功率按式(B.10)计算加湿性能系数:
COPH=R ·Mn/Nn/3 600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10)
B.3.2.4试验数据的能量平衡率按式(B.11)和式(B.12)进行验证:
m=(Qn-Qm-N)/Qn×100%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11)
Qm=Gmr(h-h₂)/[V,(1+W,)]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(B.12)
所校核的值不应大于10%。
B.3.3式(B. 1)~式(B. 12)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:
COP。 — 制冷性能系数,单位为千瓦每千瓦(kW/kW);
COP — — 除湿性能系数,单位为千瓦每千瓦(kW/kW);
COP。 ——制热性能系数,单位为千瓦每千瓦(kW/kW);
COPH—— 加湿性能系数,单位为千瓦每千瓦(kW/kW);
Gma —送风侧空气流量测量值,单位为立方米每秒(m³/s);
Gm — 排风侧空气流量测量值,单位为立方米每秒(m³/s);
ha — 新风侧空气的焓,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(kJ/kg);
haz —送风侧空气的焓,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(kJ/kg);
ha — 回风侧空气的焓,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(kJ/kg);
he — 排风侧空气的焓,单位为千焦每千克干空气(kJ/kg);
GB/T 27943—2011
M。 — 除湿量,单位为千克每小时(kg/h);
M、 —— 加湿量,单位为千克每小时(kg/h);
N。 — 制冷除湿工况下机组消耗功率,单位为千瓦(kW);
N, — 制热加湿工况下机组消耗功率,单位为千瓦(kW);
Q. 制冷量,单位为千瓦(kW);
Q, — 制热量,单位为千瓦(kW);
Qe — 制冷除湿工况下回风侧的能量变化,单位为千瓦(kW);
Qm — 制热加湿工况下回风侧的能量变化,单位为千瓦(kW);
R — 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值,单位为千焦每千克(kJ/kg);
V。 —— 送风侧喷嘴处的空气比容,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(m³/kg);
V, — 排风侧喷嘴处的空气比容,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(m³/kg);
W。 — 送风侧喷嘴处的空气含湿量,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(kg/kg)
W. 新风侧空气含湿量,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(kg/kg);
W — 送风侧空气含湿量,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(kg/kg);
W. —- 排风侧喷嘴处的空气含湿量,单位为千克每千克干空气(kg/kg);
ηo — 制冷除湿工况下能量平衡率,单位为百分比(%);
— 制热加湿工况下能量平衡率,单位为百分比(%)。
GB/T 27943—2011
(规范性附录)
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送风携带溶液离子量的试验方法
C.1 试验方法
根据空气采样方法对送风侧空气进行采样,按JY/T 020
规定测定送风侧的离子含量。
C.2 空气采样方法
空气采样采取溶液吸收法,试验原理见图C.1,
所用吸收液为去离子水。空气采样仪的空气采样点
布置在机组接口的送风直管段上,距离机组出风口1倍以上管径或管宽。根据
GB/T17061 选用一 台
空气采样仪,气泡吸收管连接采样仪的抽气口。采样时间3 h,采样空气流速为0.6
L/min。
style="width:11.27361in;height:6.38681in" />style="width:11.27361in;height:6.38681in" />
图 C.1 试验原理见图
C.3 仪器定量分析
采样完毕后,对吸收液中溶液离子含量按JY/T020 规定的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。
更多内容 可以 GB-T 27943-2011 热泵式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. 进一步学习